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风采
雪域法官陈章军
分享到:
  发布时间:2020-04-10 11:29:41 打印 字号: | |


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因偏远、高寒、缺氧,维西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外来大学生干不过一年就得跑!”而有一个人则是例外,他的坚持让很多人竖起了大拇指。这个人就是维西县法院叶枝法庭副庭长陈章军,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标签:高学历、沿海城市出生等。很多人不相信,这样一个来自沿海城市的人会甘心在雪域高原长驻,而他,这一呆就是6年。


坚持不懈勇担当


    说着一口流利的维西方言,很热情也很健谈,这是陈章军给人的第一印象,要不是提前了解他的事迹材料,还真的以为他就是土生土长的维西人。
    1982年出生的陈章军,2010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就从浙江台州来到维西县。“到维西的路途可谓崇山峻岭,山路崎岖,交通极为不便。看到这艰苦的环境,加之严重的高原反应,眼泪都快出来了,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。”回忆起自己刚到维西县时的情景,陈章军笑着说。
    陈章军说:“渐渐地,我愈发热爱这片热土,这里有大城市所没有的东西。当我遇到问题和困难时,法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许多关心和帮助,特别是老院长一直积极鼓励和帮助我,教我如何融入当地群众当中,如何把自己所学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。维西县法院积极推行自学、培训等鼓励干警成才的相关举措,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,当看到许多同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断进步、不断学习,让我很感动,打退堂鼓的想法早已烟飞云散。特别是当地群众的淳朴、善良更是打动了我,我决定留下来并尽自己所能服务群众。”
    也正因如此,在多次劝说陈章军到昆明工作无果后,他当时的女朋友提出了分手,并将婚房卖了。


方言办案接地气


    2010年的一天,一名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跑进维西县法院,看见陈章军后一把拉住了他,并用方言快速说起自己的诉求。当时,陈章军一句也没听懂,看着妇女着急的样子,他赶紧找来保安帮忙“翻译”,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。
    就是这件事开始让陈章军觉得,想要在这个地方生活和工作,必须学会当地的方言。此后,陈章军请同事们不要跟他讲普通话,而是多说方言,以便他更快地适应语言环境。一有空,他便到当地人聚集的地方去,边听边学。
    从学会听到学会说,陈章军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,这也为他今后的工作开展突破了第一个“瓶颈”。
    几年前,在维西县保和镇,秦姓兄弟俩因屋檐滴水问题产生纠纷,哥哥把弟弟家的核桃树砍了,双方一直闹矛盾,很多年都没有解决。最终,法院判决哥哥向弟弟赔偿核桃树钱5000元,但一直执行不下来。
    该案交到陈章军手上后,他第一时间到原、被告家中与兄弟俩促膝谈心,耐心细致地做工作,以拉家常的方式贴近当事人。同时,通过双方当事人懂法理的亲属进行侧面说教,既讲法理、又讲情理。最终,兄弟俩终于摒弃前嫌、重归于好,家境相对富裕的哥哥还在判决的基础上多给了弟弟2000元赔偿款。


真情化解谱和谐


    “民事审判工作就是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纠纷,大多是邻里矛盾、家长里短的事。绝大多数当事人这辈子可能只会打这一次官司,法院判决是否公正,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。”陈章军说。
    在叶枝镇这个只有1万余人口的边陲小镇,从2014年起,陈章军带领一名书记员“撑起”了小镇法庭的全部工作。在审判过程中,陈章军力求从消除矛盾入手,努力寻找调解的突破口,想方设法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,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建立起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。
    去年刚过完春节,一名90余岁离休老干部的儿子因担心父亲钱财被骗,便代其保管银行存款,同时还因担心父亲的人身安全,不让其夜间串门,父子俩因此引发纠纷,老干部一纸诉状把已经70余岁的儿子告上法庭。为化解父子之间的矛盾,陈章军决定先进行调解。
    起初,双方情绪激动,从被告出生讲到当前,使调解工作无法正常进行。“该案并不复杂,但正常判决并不能真正化解父子间的矛盾。”陈章军说。因此,他通过不懈努力,以真情感人,释法析理,最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,父子俩恢复往日温情。
    “办理的每一起案件,对我来说,都将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‘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’,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,达到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、社会效果的统一。”陈章军说。



作者单位:云南法制报社  吴怡 何莉洁



 
责任编辑:马颢庭
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
中国法院网负责网站设计制作 网络安全和技术维护
Copyright © 2023 by www.chinacourt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
浏 览 本 网 站 推 荐 您 使 用 IE 8 以 上 浏 览 器